為全面貫徹落實市委五屆八次全會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會議精神,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即將出臺《巴彥淖爾市就業促進行動實施方案》,實施方案分為三個部分,提出6項重點任務24條具體舉措,現根據方案解讀如下:
第一部分總體要求
以全面深化就業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,以促進就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目標,強化落實就業優先政策,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,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,以高質量的人力資源開發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。2025年實現帶動城鎮新增就業7500人以上,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1.9萬人以上,失業人員再就業3500人以上,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000人以上,城鎮調查失業率預期目標在5.5%左右;零就業家庭、登記失業人員、就業困難人員幫扶率100%,公共就業窗口服務滿意度100%;全市新增技能人才達到3000人以上。
第二部分重點任務
(一)強化經濟發展的就業支撐
實施方案中提出“增強產業與就業協同性、提高第二產業就業比重、擴大第三產業就業規模、推動新型農牧業經營體系建設、激發經營主體活力、培育壯大新業態新就業群體、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”7條具體措施。要實現重大項目審批部門、行業主管部門提前對接企業開展用工需求預測,形成產業發展與就業擴容提質互促共進的良性循環;要挖掘第二產業新就業崗位7000個以上;要促進第三產業新開拓就業崗位1.6萬個以上;要發揮地方農牧業優勢,培育新型經營主體,重點扶持35個家庭農牧場、1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,新認證200個家庭農牧場,建立2個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服務中心,新增加30家自治區級龍頭企業,新建、改造提升設施農業2.8萬畝,新改擴建38個智慧牧場,通過產業聯結和利益聯結機制帶動普通農牧戶7000戶;要依法落實稅收減免、普惠金融支持、援企穩崗等政策,力爭2025年企業總量突破4萬戶,個體工商戶總量突破16萬戶,企業活躍度達到70%;要支持直播電商、外賣配送、網約車、快遞等新業態快速發展,催生新的就業增長點,為勞動者提供多元化就業崗位;要實施市、旗縣區公益性零工市場全覆蓋,通過“政府+市場”協同發力形成人力資源服務的集聚效應,提升就業供需匹配效率。
(二)鼓勵創業帶動就業
實施方案中提出“強化創業政策支持、優化創業服務”2條具體措施。要落實一次性創業補貼政策,對帶動就業3人以上并為其繳納社會保險一年以上的,給予2萬元一次性創業帶動就業補貼,對正常運營3年以上且帶動就業人數未減少的,再給予2萬元的創業補貼;要深化“創業內蒙古行動”,落實“以獎代補”政策,全市至少建設1個創業指導大師工作室。
(三)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
實施方案中提出“強化教育就業聯動、支持發展技工教育、加強培訓載體建設、打造技能培訓品牌、落實培訓補貼政策”5條具體措施。要指導2所高校(河套學院和內蒙古美術職業學院)建立畢業生就業跟蹤機制,擴大職業院校訂單式人才培養規模,每年保持在300人以上;要加大企業職工技能提升、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專項技能提升、職業院校在校生新質生產力賦能培訓力度,每年動態培訓6000人左右;要落實中等職業學校(含技工學校)分專業差異化生均公用經費補貼標準,允許企業使用職工教育經費與技工學校、職業學校共同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;要支持巴彥淖爾技師學院(巴彥淖爾市職業技術學校)和巴彥淖爾應用技師學院(杭錦后旗職業教育中心)發展,大力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;要申報市級公共實訓基地,推進五原縣、磴口縣公共實訓基地運營和建設,積極爭取烏拉特后旗公共實訓基地建設項目,打造集“培訓—鑒定—就業”為一體的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基地,加強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;要圍繞優勢特色產業,實施“河套工匠”專項培訓計劃和“一老一小”服務專項培訓計劃,開展“技能有我、‘就’在河套”活動,積極培育“職業技能培訓+勞務”品牌,全市至少形成2個“特色產業+特色勞務”雙品牌;要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,全市各行業培訓規模達到1.5萬人以上,強化培訓就業導向,對培訓后6個月內簽訂1年及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的,課時基準補貼標準上浮50%。
(四)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
實施方案中提出“落實高校畢業生考錄招聘政策、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服務、實施高校畢業生留河套工程、促進農牧民就業增收、強化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”5條具體措施。要加強對高校畢業生考錄招聘政策的宣傳,確保政策的有效實施。要保持“三支一扶”計劃和社區民生志愿服務招募人數在600人以上。要落實中小企業人才儲備計劃人員月補貼標準由700元/人提高至1000元/人,就業見習補貼標準提高至自治區一類地區最低工資標準的70%,對見習期滿留用率達到50%以上的單位,補貼標準提高到100%,對見習期未滿與見習人員簽訂勞動合同的,給予剩余期限見習補貼政策;要持續做好我市“天賦河套·廣納英才”專項引才活動,實施巴彥淖爾“歸雁計劃”,吸引更多本土人才留在家鄉、建設家鄉;要圍繞產業發展配套設施建設爭取以工代賑示范工程項目。同時在重點領域適度推廣以工代賑模式,深入挖掘項目用工潛力,通過組建農牧民施工隊、勞務合作社等方式加強用工組織,多渠道促進重點項目用工和農牧民就地就近就業增收;要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,落實困難群體“人員分類、服務分級、部門聯動”的就業幫扶工作機制,開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,促進全市脫貧人口(含監測對象)實現務工就業4900人。
(五)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
實施方案中提出“夯實就業公共服務基礎、提升“數智化”服務水平、常態化開展就業服務活動”3條具體措施。要將就業公共服務納入基層民生保障服務事項,升級不少于10個“家門口”就業服務站,推動社銀一體化融合打造“一刻鐘”就業服務圈+便民生活圈;要構建一體化的“巴彥淖爾市智慧就業服務平臺”,推廣運用“就業內蒙古”求職招聘平臺和“蒙速聘”小程序;要積極組織開展“就業援助月”“民營企業招聘月”“政校企”及區域人才交流合作等招聘活動,加大“鴻雁歸就”等云招聘帶崗直播品牌建設力度;要實施園區幫工計劃,對介紹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、長期失業人員、就業困難人員成功就業,簽訂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,市、旗縣區和企業給予就業創業服務幫工補助。
(六)營造公平就業環境
實施方案中提出“維護勞動者就業權益、廣泛開展政策宣傳”2條具體措施。要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,構建和諧勞動關系,持續整治人力資源市場秩序,依法嚴厲打擊欠薪欠保、違法裁員等違法違規行為;要聯合巴彥淖爾市融媒體,上線“就”在巴彥淖爾就業創業欄目,提高政策的知曉度和支持度,推動就業促進行動實施。
第三部分保障措施
對建立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責任清單,統籌推進就業促進行動的調度、評估、宣傳等工作機制和規范高效使用各項促進就業資金,確保就業補助資金足額到位提出了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