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出臺背景
為深入貫徹自治區黨委、政府決策部署,根據2024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要求,圍繞與企業群眾密切相關的高頻政務服務事項,選取了食品經營許可、養老保險服務等150項事項,制訂了《通辦清單》,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打破事項辦理屬地限制,為企業和群眾提供優質、高效、便捷的無差別“全區通辦”政務服務。
二、主要內容
(一)推行分類實施。涉及公安部門的“無犯罪記錄證明”“全區通辦”事項,不納入“全區通辦”綜合受理窗口,申請人在戶籍地或居住地公安派出所辦理。其余149項政務服務事項,可就近選擇政務服務中心“全區通辦”窗口辦理。
(二)實行動態調整。2023年和2024年《通辦清單》根據法律、法規、規章的“立、改、廢、釋”或權責清單的變動情況,經自治區相關部門合法性審核后自行動態調整,并做到數據通源、公開發布。
(三)制定統一標準。自治區各相關部門8月底前統一“全區通辦”事項要素,實現同一事項在全區各地線上線下“無差別受理、同標準辦理”。
(四)優化支撐系統功能。自治區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完善全區“綜合一窗受理”系統,增加標準化配置功能,實現自治區層面制定統一標準,盟市、旗縣(市、區)層面復用。
(五)加快配置復用。各地區、自治區各有關部門要加快人員賬號和“全區通辦”事項運行配置,2024年6月15日前完成事項認領和配置工作。自治區各有關部門要組織本系統于2024年9月底前按照制定“全區通辦”事項的統一標準復用辦事指南,并在“內蒙古政務服務網”發布,盟市、旗縣(市、區)層面不得隨意修改辦事指南。
(六)健全配套制度標準。各地區各相關部門于2024年10月底前制定好“全區通辦”配套政策、標準、規范,加快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運行機制,并動態調整政策,做好信息安全防護工作。
(七)推動數據高值利用。自治區各相關部門以“全區通辦”業務應用需求為導向,梳理數據共享“三清單”,完善數據資源目錄,打通數據壁壘。
(八)強化責任落實。建立通辦機制,自治區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發揮好牽頭抓總作用,自治區各級相關部門按職能職責和任務分工加快推進“全區通辦”相關工作,確保任務盡快見效落地。
三、特色亮點
《通辦清單》聚焦企業和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,自治區層面規范標準、提升支撐,采用全區標準統一、異地收件受理、網上定向流轉、部門聯動的方式形成閉環辦理模式,解決了異地辦事“多地跑”“折返跑”的問題,為群眾異地工作生活提供便利,還節約了交通費用和時間成本。
一、出臺背景
為深入貫徹自治區黨委、政府決策部署,根據2024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要求,圍繞與企業群眾密切相關的高頻政務服務事項,選取了食品經營許可、養老保險服務等150項事項,制訂了《通辦清單》,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打破事項辦理屬地限制,為企業和群眾提供優質、高效、便捷的無差別“全區通辦”政務服務。
二、主要內容
(一)推行分類實施。涉及公安部門的“無犯罪記錄證明”“全區通辦”事項,不納入“全區通辦”綜合受理窗口,申請人在戶籍地或居住地公安派出所辦理。其余149項政務服務事項,可就近選擇政務服務中心“全區通辦”窗口辦理。
(二)實行動態調整。2023年和2024年《通辦清單》根據法律、法規、規章的“立、改、廢、釋”或權責清單的變動情況,經自治區相關部門合法性審核后自行動態調整,并做到數據通源、公開發布。
(三)制定統一標準。自治區各相關部門8月底前統一“全區通辦”事項要素,實現同一事項在全區各地線上線下“無差別受理、同標準辦理”。
(四)優化支撐系統功能。自治區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完善全區“綜合一窗受理”系統,增加標準化配置功能,實現自治區層面制定統一標準,盟市、旗縣(市、區)層面復用。
(五)加快配置復用。各地區、自治區各有關部門要加快人員賬號和“全區通辦”事項運行配置,2024年6月15日前完成事項認領和配置工作。自治區各有關部門要組織本系統于2024年9月底前按照制定“全區通辦”事項的統一標準復用辦事指南,并在“內蒙古政務服務網”發布,盟市、旗縣(市、區)層面不得隨意修改辦事指南。
(六)健全配套制度標準。各地區各相關部門于2024年10月底前制定好“全區通辦”配套政策、標準、規范,加快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運行機制,并動態調整政策,做好信息安全防護工作。
(七)推動數據高值利用。自治區各相關部門以“全區通辦”業務應用需求為導向,梳理數據共享“三清單”,完善數據資源目錄,打通數據壁壘。
(八)強化責任落實。建立通辦機制,自治區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發揮好牽頭抓總作用,自治區各級相關部門按職能職責和任務分工加快推進“全區通辦”相關工作,確保任務盡快見效落地。
三、特色亮點
《通辦清單》聚焦企業和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,自治區層面規范標準、提升支撐,采用全區標準統一、異地收件受理、網上定向流轉、部門聯動的方式形成閉環辦理模式,解決了異地辦事“多地跑”“折返跑”的問題,為群眾異地工作生活提供便利,還節約了交通費用和時間成本。